運營商比拼云計算 |
發布時間: 2012/8/2 11:06:05 |
2010年,在中國舉行的云計算重要會議幾乎都出現了電信運營商的身影。9月28日,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Open Cirrus峰會上,中國電信宣布正式加入全球云計算研發測試平臺Open Cirrus,設在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的云計算技術試驗平臺將成為Open Cirrus的全球節點之一。中國電信云計算技術試驗平臺成為Open Cirrus的全球節點,意味著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推動云計算將不僅僅關注國內市場,向全球拓展云計算應用也將是他們的未來目標。中國電信運營商借力云計算打造新競爭力,箭在弦上。
搶占云計算時不我待 毋容置疑,云計算將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巨大的機會,無論是從自身運營的成本節約考慮還是從拓展市場客戶的角度來看,云計算都將帶給運營商巨大的好處,所以電信運營商必須抓住此機會。根據IDC數據顯示,到2012年,全球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20億美元;到2013年,云計算服務開支將占整個IT開支增長幅度的1/3。 在今年云計算大會上,中國聯通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總工程師唐雄燕的發言同樣表明了電信運營商對云計算的心跡:“云計算帶給運營商的機遇有幾個方面,第一是運營商本身有龐大的IT基礎設施,在企業的內部按照云計算的架構搭建平臺向企業內部需求提供云計算服務,可以降低投資和運營的成本。第二是云計算的發展對整個網絡資源提出了巨大的需求量。第三是運營商擁有大型的數據中心的資源,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源來提供公共的云服務。第四是能把自己的通信能力進一步開放,向應用合作伙伴開放,提供電信應用的定制化”。 應該說電信運營商從戰略層面都非常重視云計算帶來的機會,并從幾年前開始進行云計算的跟蹤與布局,中國移動布局了“大云”計劃,中國電信也推出了“星云”計劃,中國聯通啟動了“互聯云”項目。相對而言中國電信運營商此前對云計算的關注還更多集中在宏觀與戰略層面,包括推進標準等等,但這些跑馬圈地的工作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畢竟云計算市場規模化啟動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隨著谷歌、亞馬遜等互聯網運營商以及來自美國與日本的電信運營商開始從云計算中撈到好處,隨著微軟開始在全球三大洲布局6大云計算數據中心(包括中國),隨著中國的世紀互聯、800A pp等國內IDC提供商開始提供云服務,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消息都給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電信運營商必須加快推進云的進程,否則云計算的果實將被其他領域的對手摘走。 云生態鏈是云計算落地關鍵 目前,全球的云計算市場都處于起步階段,都面臨著用戶接受度與安全性的挑戰,市場并沒有進入獲利的井噴時期。分析機構In-Stat認為,運營商的云計算平臺將最早在2013年出現商用,而內部私有云的建立可能會更早一些。但私有云對于運營商來說僅僅是“節流”,而運營商對于云計算的期望是盡快帶來“開源”的功效。“開源”的關鍵是應用和服務,不管是“云時代”還是“非云時代”都一樣。但是建立云應用與云服務僅僅依靠運營商一家是不夠的,因此如何組織和建立基于運營商體系下的云生態鏈就成為運營商云計算商用落地的關鍵。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雖然在積極地備戰云計算,但是目前電信運營商推出的系列計劃中有針對性的、無可取代的云計算應用并不多。所以IDC中國企業級系統軟件研究部研究經理周震剛認為,要加速電信運營商云計算的商用與落地,首先從現在開始必須發展良好的合作伙伴群體關系,而對于目前都處于架構云計算框架階段的電信運營商來說,就必須讓自己的云計算基礎架構能夠滿足和支持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加入。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服務等級協議,目前對于云計算服務尚無可參照的服務等級協議,云計算提供的服務雖然豐富,但同時給用戶帶來了難以自主掌控的擔心,運營商需要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可執行的服務等級協議(SLA)來幫助用戶樹立對云計算服務的信心。 應該說云計算的核心是服務,基于服務的產業生態鏈的構建,基于服務的運營模式的建立,對于所有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服務提供商都是全新的挑戰,需要布局的不僅僅是技術與架構,還包括了模式與規則、運營與管理等等諸多的“云管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就很難建立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系,也很難獲得用戶的信賴。如果我們把云計算基礎設施等的構建稱之為“云的硬實力”的話,那么云計算的服務標準、合作模式等等“云的軟實力”同樣是啟動云計算市場的關鍵。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關注云計算硬實力構建的同時需要構建云計算的軟實力。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