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開啟彩電云時代 技術轉型升級再下一城 |
發布時間: 2012/8/22 15:23:00 |
2011年8月,創維正式宣布在全球率先推出云電視,并于國慶期間實現全球規模量產上市。以創維為首的中國本土彩電品牌紛紛加入此技術領域的競爭中,密集發布其云技術電視新品。繼3D、智能電視后,彩電行業再一次卷入以“云技術”為基礎的技術革命中。
2011年10月,《云電視行業推薦標準》(以下稱《推薦標準》)發布,從系統、平臺、硬件、軟件、應用、交互、服務、產業鏈等角度對云電視作了全面的界定,該標準預示著以云電視為基礎,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云時代”到來。 領先行業,將云技術運用于電視 由于上下游材料價格上漲、家電下鄉政策退出、房地產交易量減少等因素影響,去年彩電行業第一二季度市場并不樂觀。2011年8月初,索尼集團在進入平板電視時代后已經連續8年巨虧,2011財年產生了1750億日元虧損;飛利浦集團則宣布將連續虧損7年的彩電業務全面轉讓。創維董事局主席張學斌(微博)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產業上下游的企業都陷入了困境,大家都在尋找突破口,誰先找到,誰就將成為新一輪技術和產業升級的贏家。” 從LED液晶替代CCFL液晶,再到3D、智能電視,創維站在了彩電技術革新的前列。云技術的誕生促使創維等本土品牌巨頭,紛紛將砝碼壓在了云電視上。2011年8月,創維宣布推出云電視,率先在該行業將云技術運用于電視。其推出的云電視以云平臺為基礎,基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首次在電視上實現云空間、云服務、云瀏覽、云搜索等個性化應用,利用云計算技術,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諸多應用所需資源。 《推薦標準》調查結果顯示,電視應具有針對電視定制的開放性操作系統,如Android+、windows等操作系統,Android+操作系統最受網民青睞,看好率高達37%.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認為,未來的產業形態的主流趨勢是“云+端”的模式,云電視作為該模式中的一種產品,將成為行業的主流趨勢。“未來的電視產業,肯定會有一個主流的發展方向,就是云端的產品,云電視加上云的服務,這肯定是一個主流產品,而且會給消費者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盈利模式轉向“硬件+內容+服務” 2011年10月發布的《推薦標準》從系統、平臺、硬件、軟件、應用、交互、服務、產業鏈等角度做了全面界定,該標準認為,云電視具有針對電視定制的開放性操作系統,如Android+、windows等操作系統,并具有專業的云平臺,以實現海量資源和應用軟件的共享;具有強大的云應用和云功能,帶來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的完美交互和體驗,提供穩定、安全、可持續的個性化在線云服務,并支持電視系統與功能的不斷擴展與升級。 事實上,云電視誕生前,云技術的運用已經在除電視領域外的其它領域廣泛運用,如電視直播、手機通話、短信電腦、電視訪問互聯網站等。“云電視基于公共網絡的,它將資源放在一個公共的云端平臺上,聯上網后,可分享這些云端平臺上的所有資源。”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解釋云電視時說道。 創維市場部總監王海表示,使用創維云電視,消費者將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甚至可能改變傳統電視的使用模式,將消費者傳統的“看電視”,升級為包括上網沖浪、電視讀報、在線游戲等多功能的“用電視”。 與智能電視不同的是,云電視需要在強大和全開放的云生態系統中提供應用和內容保障。楊東文認為,云電視跟智能電視最大的區別是,智能電視是單個的,是比較封閉的,是基于個體的,它所有的功能、內容、資源都是在個體上進行疊加。云電視是開放的。“打個比喻,就像我們家里喝水一樣的,我們原來喝水是挖一口井,那么我們知道喝的水是這口井里面的水,這類似智能電視機。所謂云電視機應該來講,是我們喝的一種公共供水,像城市供水網絡一樣的。” 在2011年,創維、康佳、TCL、海信等彩電巨頭相繼發布了云電視新品,硬件同質化現象嚴重,彩電企業為了進行差異化競爭,紛紛改革其內容的提供方式,以實現從“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盈利模式轉變。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彩電行業零售市場規模約4161萬臺,同比增長4%.行業權威咨詢機構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認為,十二五規劃中3600萬保障房建設的目標、城鎮化加速以及下一波結婚潮高峰的到來,將促使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本土企業在以創維開啟的彩電“云時代”在技術轉型升級速度上再下一城,電視產業開始逐步進入從產品到市場、從內容到體驗的全面轉型升級。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