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中的物料之旅(上) |
發布時間: 2012/8/17 11:20:25 |
即使是在理想的狀態下,物流在工廠內部也很難形成單向的流動。退貨、外協、返工等等給物流的管理增加了難度,該用什么參數來描述才能真實反映物流的真實情況呢?
工廠ERP的運行,就是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物流是主線,帶動了資金流和信息流。如果想把握住物流這條主線,就必須清楚在任何時刻,構成物流主線的點――物料的狀態。 從三個維度描述物料狀態 我個人的建議使用質量、位置、成本這三個維度來描述物料的狀態。 對于描述物料的維度,質量通過庫存的狀態來描述,位置通過物料所在的庫區來描述,成本通過單據來描述。在實際的倉庫和ERP系統內,質量和位置兩者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獨立的。一般的ERP系統內都可以設立任意多的庫區,也可以描述合格、不合格、待檢驗甚至更多的質量狀態。 以待檢庫為例:①如果現實倉庫中設置單獨的待檢庫區域,那么在判定質量狀態以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結果轉移到不同的庫區,同時反映在ERP系統內,但是來回的搬運會增加運輸成本。 ②如果現實倉庫內不設置單獨的待檢庫區域,那么在判定質量狀態以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結果在物料上用不同的標識來區分,同時反映在ERP系統內,這對倉庫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③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在ERP系統內的信息量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單據對質量狀態和庫區的變化進行了處理。 成本的變化也是通過單據來實現的。如圖所示:
物流各環節如何利用三個維度? 1、采購物流。當采購的物料到達倉庫的時候,物料在工廠內部的旅程就開始了。對于絕大多數沒有實現JIT的工廠來說,供方的質量能力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因此必須對供方的送貨進行驗證。 首先根據在ERP系統有效的采購訂單(或者采購訂單生產的入庫單),核對與供方的送貨單是否相符,如供方、物料、數量等,無誤后接受,存放到待檢驗區域,并發出送檢指令,此時的物料尚不屬于工廠所有。 經檢驗員驗證后的物料,可以判斷為三種質量狀態,按照不同的質量狀態要進行不同的處理: ①合格,轉移到ERP系統內指定的庫區庫位,并進行估價入庫或者購買入庫的處理。 ②不合格,在ERP系統內做數量退貨處理,并通知供方退貨。 ③讓步接收。讓步接收又分為如下幾種方式:a、降級使用,這是指物料有瑕疵,但是不影響最終成品的質量。在ERP系統內作為合格物料接收,存放到指定的庫區庫位,并進行估價入庫或者購買入庫的處理。但是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降級使用一般來說會有價格上的差異,這部分差異應該由供方來承擔,因為供方提供的物料不能完全滿足工廠的質量要求。二是降級使用后,在ERP系統內可能會變成不同的物料,這種情況在原材料方面發生的比較多,需要進行轉換處理。 b、挑選使用。就是對該批物料進行全部檢驗,合格的入庫,不合格的退貨。這里也存在一個挑選的人工費用問題,需要索賠處理。 c、返工返修。這里的返工返修,操作的主體是工廠,不是供方。返工返修后需要二次檢驗。發生的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理論上是供方承擔。 d、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緊急放行。未經檢驗(一般是指對功能、材質的檢驗,比如防腐性能、耐久性等)就投入生產。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對于工廠來講,這種方式實際是默認了該產品是合格的,而且一旦投入,就發生了實際的成本,所以應該按照合格品辦理相關手續,并在物料確認合格后補充完整的資料。只是按照ISO9000-2000的標準,這種需要追溯的場合:組織應控制并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這就需要在ERP系統外予以額外的關注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