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向商業——云計算全面升級2.0 |
發布時間: 2012/8/16 10:28:00 |
正如信息化重心從技術轉向商業一樣,云計算重心也將經歷從技術轉向商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云計算將從1.0時代轉向2.0時代。
云計算1.0的缺陷——技術導向、供應商導向和投入導向的三位一體,支配著我們的云計算規劃、云計算建設,使云計算成為又一個花錢的無底洞,卻看不到與業務效益的聯系。 云計算2.0的優勢——主張從用戶出發,搞有效益的云計算。把過于偏重技術上的效果分析,轉換到經濟關系(包括生產關系、管理和制度)上的效能分析,就好象生產力(人與自然關系)作用于生產關系(人與人關系)產生化學反應。 轉變方式——虛擬化的對象,從技術資源,轉向商業資源。云端重構和分享的數據資產,從計算、存儲這樣的技術計算能力,轉向客戶關系、銷售、商業數據挖掘這樣的商業計算能力;終端對應的多樣化應用,從IT、IT運維這樣的技術性應用,轉向管理和娛樂這樣的業務性應用。 轉變細節——實現云計算從1.0到2.0的轉變,需要從四個方面完成從觀念到實踐的變化:業務重心變化、主導者變化、平臺變化、績效標準變化。 變化方向 云計算1.0 云計算2.0 策略 業務重心變化 業務主要局限于第一信息部門(信息產業)和第二信息部門(即各行各業的IT部門),即重心在IT部門; 業務將深入到各行各業本身,與各行各業的商務深度融合,即重心在業務部門。 廠商主動從IT硬件和解決方案,向提供IT與各行各業的業務相結合的服務轉型。 主導者變化 信息化預算的決定權由信息部門決定,考慮IT意義上的云計算,沒有從實際應用出發。 信息化預算由業務部門決定,完成主導權從云供應商向云需求者的轉向。考慮的是商務意義上的云計算,適應應用需求, 企業提出戰略,還是政府出臺政策制訂規劃,應注意導向,避免提出技術上有意義,但業務上毫無意義的問題。 平臺變化 目前尚未完成,云平臺重心主要放在技術基礎設施、技術平臺和技術性軟件上,形成基于ICT的I、P和S。 云平臺重心將轉向業務基礎設施、業務平臺和業務性軟件上,形成面向政府、企業業務和消費應用的云平臺。 針對IaaS、PaaS和SaaS 層分別向最終應用轉型。 績效標準變化 并沒有成形的績效指標,但普遍行為中隱含著這樣的標準:只計投入,不問產出和單純追求就緒上的績效。 新績效標準要在就緒指標基礎上,加入業務應用指標。通過與經濟結合,把云計算從技術發展為生產力。 云計算效益,從云專家講的技術帳(節電帳、碳排放帳等)轉向“以用戶為中心”這一根本上的效益帳。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