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被電商” 業績滑坡生死未卜 |
發布時間: 2012/8/14 9:16:15 |
以網絡購物為代表的無店鋪零售風起云涌,攪亂了平靜的零售行業——傳統的零售企業們正在被迫打一場被網絡語言稱之為“被電商”的保衛戰,其引發的直接后果是網上價格混戰愈演愈烈。 “電子商務已成為一種零售的渠道,也是一種趨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59家傳統零售百強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經營超過70家網店。 不過,傳統零售商是將線上和線下業務成功融合,還是在純電商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亦或是與現有純電商碰發出新的火花,目前尚無法判斷。 傳統大軍“被電商” 蘇寧電器和國美電器今年的中期業績報告,將電商對傳統零售商的沖擊表面化。國美電器7月24日發出盈利預警公告,由于集團銷售收入下滑及電子商務業務虧損,預期中期業績將凈虧損。這也是公司上市8年來首次凈虧損。蘇寧電器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6.69%,但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34.70%、29.49%。 探究國美與蘇寧上半年潰敗的主要原因,除房地產調控外,電子商務的沖擊是致命打擊。電子商務這一新興渠道,不僅侵蝕了部分零售市場,還極大地提升了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迫使終端價格回落且越來越透明。而隨著傳統零售毛利率的下降,傳統零售企業的競爭力被大大削弱了。 分析人士指出,宏觀經濟下滑時,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的沖擊尤為劇烈。上半年網購的交易規模增速明顯快于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商品零售總額為87385億元,同比增長14.5%。而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和第二季度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分別為2282億元和2683.7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0.9%和51.6%。 面對電商革命,無奈之下,以國美和蘇寧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只能加速變革。國美搭建了庫巴和國美網上商城兩個電商平臺,并開始調整其多年來堅持的“狼性擴張”激進戰略,醞釀關閉銷售狀況不佳的門店并開始裁員。蘇寧則是全力推動蘇寧易購成為電商新龍頭,并也開始調整實體門店結構,關小開大。 但是,溫和的變革是否能夠改變業績下滑的境遇,目前還是未知數。國美和蘇寧兩家電零售巨頭均面臨著線上和線下難以融合、電商業務屢屢拖累利潤表的尷尬。 陷價格戰泥沼 蘇寧易購和國美商城等傳統零售企業搭建的電商平臺,已經開始拼搶京東商城、當當網、淘寶網等純電商的市場份額。蘇寧易購的執行副總裁李斌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相對純電商,蘇寧電器商品運營經驗豐富,可與線下業務共享物流配送、采購等資源,形成協同優勢。 中國電商行業本來就有著強烈的價格戰基因,而傳統企業的加入更是讓其無法擺脫“以價博量”的宿命。當京東商城啟動“6.18京東店慶月讓利10億元”活動時,國美電器的兩大電商平臺——國美網上商城和庫巴網分別推出“6月熬夜惠 見證全網底價”、“億萬讓利 狙擊6.18”活動。蘇寧易購更是自4月份開始,每個月的18號都會開展“E18”大促銷。 京東商城、國美網上商城、蘇寧易購的火拼,引來天貓讓利2億元的促銷、當當網的“萬種商品滿200減100”。數據顯示,從4月開始,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7家電商公司,共投入58億元火拼夏日家電價格大戰。 “價格戰一打,利潤勢必會被攤薄。但如果不打,連虧本的機會都沒有。”某電商負責人坦言,失去市場份額才是當下電商最擔心的問題。由于價格對交易額的拉動作用明顯,價格戰已被電商視為快速圈地的主要方式。目前,電商企業投入巨大資金和時間培養用戶消費習慣,“以價換量”是主要的競爭手段。 不過,不少消費者表達了對電商“價格戰”的失望和抱怨,例如,京東6月18日推出的半價搶購,雖然促銷商品價格誘人,但銷售數量有限制,網民只有秒殺才有可能搶到。蘇寧易購的“買多少返多少”活動,不少網民反映其圖書缺貨現象明顯。同時,有消費者反映,3C數碼、服裝、百貨、清潔用品等四類網民消費較多的產品,電商們給予的讓利幅度卻非常有限。另外,還有消費者反映,不少商品是先漲價再打折,價格不降反漲;優惠條件門檻高,難以取得;網絡繁忙,電商服務大打折扣。 價格戰無疑將現今電商行業拖入了“深淵”。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大多數電商都是簡單依賴風險投資的資本,利用低價策略“虧”大市場份額,因為只要規模和影響力做大,就可以引入更多的VC/PE。但是,如此周而復始,使得電商陷入到毛利率偏低、規模難以做大、長期虧損的境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