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將走到了盡頭 |
發布時間: 2012/8/13 10:57:51 |
據國外媒體報道,著名科技博客Gigaom的專欄作者、產品戰略與戰略營銷專家Rags Srinivasan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探討了免費增值商業模式(Freemium Model)的前景。
對于免費增值商業模式,一些企業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線投票調查網站SurveyGizmo的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Vanek表示,“我們認為,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在用戶免費注冊之后進行追加銷售——走到了盡頭”。Stormpulse的首席執行官Matt Wensing稱,“擁有650萬獨立用戶并不像外界吹捧的那樣好,我需要的不是點擊數量,是收入,我需要真正的生意”。Instapaper的創始人Marco Arment認為,要推出人們愿意為之付錢的產品。 想要證明免費增值商業模式氣數將盡,上述三個例子還不夠分量,構不成真憑實據。但是,這些觀點反映出了市場回歸營銷根源的趨勢——從客戶著手,選擇能夠滿足的那部分需求,為其提供服務,得到應得的價值。 在好時(Hershey)進行的研究中,對于消費者偏好問題,來自MIT的行為經濟學家通過不同零售價的好時巧克力與費列羅巧克力(Hershey)進行了測試。A組產品,好時的定價為1美分,費列羅為26美分。B組產品,好時免費,費列羅25美分。當按照B組進行定價時,90%的參與者選擇免費的好時巧克力。 不同零售價的好時巧克力與費列羅巧克力(Hershey)測試 上述結果成為了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學派的基礎——免費等于免費英雄。首先使用免費產品吸納客戶,建立龐大的客戶基數,然后推銷付費版本,找到從龐大客戶基數獲取收益的途徑。 在免費增值商業模式的相關書籍中,90%確實是令人矚目的統計數字,但是,我們先就此打住,并且問一些關于運營盈利企業的基本問題: 對于目標客戶你了解多少? 免費產品與付費產品能夠滿足這批客戶的那些緊急需求? 客戶未來是否仍然需要這些產品? 假若其的消費商開始提供免費產品,你的市場份額將出現怎樣的變化? 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將首先關注哪些客戶? 上述五個問題是市場營銷的關鍵原則。非常不幸的是,選擇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并不利于解答這些問題。更加糟糕的是,它混淆了問題的答案,誤導了企業創始人,令后者的關注重心放在了產品上而不是客戶身上。 管理天氣風險的網絡平臺Stormpulse認為免費模式只能吸引到不合適的客戶。Stormpulse的首席執行官Matt Wensing表示,免費模式只能吸引那些出于膚淺原因而選擇我們的消遣型客戶,而那些能夠發現真正價值的是企業客戶。 下面是免費增長模式的替代方案: 從消費者開始著手,而非產品 產品可以是嶄新的,但消費者需求不是。不管是零邊際成本的數字產品,還是邊際成本不為零的實體產品,消費者需求都是第一位的。實際上,除非存在這樣的一組客戶——你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且他們愿意為此付費,否則它不能被稱之為“產品”。 做出你自己的選擇 Stormpulse與SurveyGizmo兩家公司均意識到成功的戰略決策離不開做出選擇。他們沒有全力追逐每一名愿意嘗試旗下產品的客戶,相反,兩家公司的管理層選擇以企業客戶為重心,因為這些客戶不僅重視產品,而且擁有付費預算。讓90%的消費者拿走免費產品,希望他們能夠為額外功能付費,這并非戰略。實際上,免費產品的存在會拖累客戶的預期價值。這是SurveyGizmo下調免費服務地位的另一個原因。 得到應得的價值 就像Instapaper的創始人Marco Arment所說的那樣,產品收費依然是最簡單的商業模式。產品創新并不意味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假若你的產品為消費者增添了巨大價值,那么你理應為此收費。 對于非常龐大的用戶基數來說,即使其中一小部分選擇付費,其結果也是相當可觀的,但是,在等待轉變的過程中,企業能夠維持償付能力,這是個問題。免費增長模式帶來只有希望而已——說不定哪一天免費客戶會“愛上”產品并且愿意為其付費。像散彈槍一樣,射出無數發子彈,希望其中一部分子彈可以射中目標——這是一種“大面積撒網”的利潤轉化方式。現在到了收取散彈槍的時候了,應該進行深思熟慮,選擇有針對性的營銷方式。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