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飛:關注“新一代ERP” |
發布時間: 2012/8/13 10:41:13 |
回顧“新一代ERP”的歷程,它最初誕生于我國“七五”、“八五”期間針對制造業信息化啟動的CIMS主題,該主題當時積極探索了MRPII/ERP管理模式與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究與開發。
進入新世紀,“新一代ERP”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在CIMS主題中的重要地位。其任務確定為“新一代ERP系統研究與開發”、“新型ERP應用示范工程”以及“新一代ERP產品相關標準及測試技術”。今天,繼“適合中國國情的ERP”之后,“新一代ERP”課題又迎來了“行業應用”的新階段。這一新階段既迎合了制造企業個性化、集成協同管理之需,同時也凸顯我國在“新一代ERP”的管理模式、技術架構、實施服務等諸多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 為讓讀者對“新一代ERP”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我們特約徐曉飛老師展望“新一代ERP”走向。 目前,關于未來ERP的說法甚多,如eERP、后ERP、iERP、ERPII等等。這些說法都是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ERP發展方向和趨勢進行的描述。本文則以“新一代ERP”來表述未來ERP的形態,并就此提出有關觀點。 新一代ERP主要特點 根據ERP管理思想與管理軟件系統的發展過程與趨勢,新一代ERP應當具備以下主要特點。 管理思想先進性與適應性新一代ERP應當在繼承當前ERP管理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吸納最新的先進管理思想或模式,如敏捷制造與敏捷虛擬企業組織管理模式、供應鏈環境下的精良生產管理模式、基于電子商務的企業協同管理模式、跨企業的協同項目管理模式等,并將其管理思想與ERP業務處理模型結合。此外,新一代ERP應與不同國情的管理模式相適應,例如針對中國這樣未完成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應當采用針對性較強的改進型ERP管理模式,如基于主動動態成本控制的ERP模式、基于時間成本雙主線的新型ERP模式、基于資金流模型的ERP模式等。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間協同性在網絡化信息時代,制造業的競爭焦點已從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轉化為跨企業的生產體系間的競爭。企業正在把基于內部功能最優化的垂直一體化組織轉變為更靈活的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實體組織,并努力使企業在供應鏈和價值網絡中找到最佳定位。這種定位的不僅相關于所從事B2B和B2C電子商務,還參與協同商務過程。新一代ERP應當支持這種擴展型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間協同經營與運作。 面向企業商務過程的功能可擴展性新一代ERP將越來越面向企業的商務過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相關過程及資源的管理,其業務領域與功能不斷擴充。新一代ERP除了具有傳統的制造、財務、分銷等功能外,還將不斷吸納新的功能,如產品數據管理PDM、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電子商務、制造執行系統MES、決策支持系統DSS、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OLAP、辦公自動化OA等,從而構成了功能強大的集成化企業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因此,新一代ERP應當具有很好的功能可擴展性。 基于工作流的管理過程性隨著ERP業務領域與功能的不斷擴充,ERP系統將十分龐大和繁雜,加強業務處理過程的管理非常必要。新一代ERP將以工作流引擎作為業務處理的核心機制,使其成為集成的、基于規則的、自動和連貫的ERP工作管理程序,保證企業內外部物流、信息流、價值流與責任流的有機集成。與此同時,采用工作流模型及其管理引擎也有利于新一代ERP系統的可定義、可配置與可重構性的實現。 基于知識的管理智能性隨著ERP系統從管理執行層向管理決策層的滲透,新一代ERP將通過集成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和聯機分析處理OLAP、商務智能、決策支持等加強其對企業知識的管理功能,把企業高層領導從規模龐大、“事無巨細”的數據中解脫出來,構成集綜合查詢、報表和OLAP為一體的智能決策信息系統,以幫助企業家進行宏觀決策和經營策略。 經營生產計劃與控制的及時性為了改進MRPII/ERP的“重計劃,輕控制”的弱點,新一代ERP將進一步加強“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集成功能,加強ERP/MES/SFC或ERP/MES/PCS(PCS:ProcessControlSystem)的實時化集成,并實現經營生產計劃與控制的有機結合,增強企業ERP系統的應變能力和現場管理能力。 基于軟構件的系統動態可變性與ERP功能的不斷擴展的趨勢相對照,ERP軟件的發展趨勢則是在新的模塊化概念下變得越來越規模可變(Scalable),并能夠做到“可剪裁、可配置、可重構”,為用戶企業“量身定制”。新一代ERP軟件系統應當具備上述特點,通過采用軟構件技術實現系統可剪裁與可重構,并形成針對各類典型行業的專業化系統。另一方面,針對企業組織或過程重組和業務處理調整的需求,新一代ERP系統應當做到動態可重構,迅速適應企業的變化,采用軟構件系統技術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 基于快速實施工具的系統可實施性ERP的實施周期對于ERP系統應用成功率影響甚大,支持ERP應用的快速實施應是新一代ERP系統的重要特征。新一代ERP系統需要集成一系列ERP實施輔助工具,其中包括企業診斷方法及工具、企業建模方法及建模工具、基于企業建模的ERP快速實施與數據分析輔助工具、ERP系統快速配置及動態重構輔助工具、各類企業參考模型、ERP報表自動生成器、ERP系統界面、面向客戶的個性化系統定制工具等,為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ERP快速應用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基于最新軟件架構的系統可集成性新一代ERP系統應當基于最新的軟件架構、平臺、接口等實現系統集成。其中包括企業應用集成EAI服務器、基于中間件的軟件體系結構、瀏覽器/服務器分布式體系結構、J2EE架構、基于XML的系統接口、基于Web的ERP應用套件等。新一代ERP系統還應當跨越異構計算機系統平臺實現系統集成。 由上可以看出,ERP的管理領域早已超出了企業內部資源計劃與管理的范疇,已經步入了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間協同管理的階段,并將最終導致面向全球化生產體系的新一代ERP系統的出現和發展。 ERP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問題 ERP的國情化問題是一個老話題,人們觀點也不盡一致。由于ERP是在西方制造企業管理實踐基礎上總結升華提出的,比較適合按照西方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組織起來的制造業。而在我國制造業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存在著國情差別、地區差別和企業差別。研究應用ERP技術就必須處理好國情化、本地化的問題,其中包括管理模式國情化、業務過程國情化、數據表單廠情化、操作方式用戶化等等。這里主要談ERP管理模式國情化問題。 現有erp管理模式基于工業化環境下的產品過程組織生產,比較強調交貨期和時間進度計劃,強化了多階段計劃體系的管理和以時間進度管理為中心的資源全面管理,強調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物料/信息按正確的量送到正確的地方。相對而言,在成本計劃與控制、現場管理與控制、人員管理與激勵機制等方面相對薄弱。而對于未完成工業化進程國家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控制、時間進度管理和人員激勵管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關鍵因素。我國企業在實踐中總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管理模式,如邯鄲鋼鐵集團公司創造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邯鋼經驗、斯達造紙公司提出的“基于動態成本控制和數據管理的兩級控制與兩級制約”的斯達模式、海爾集團提出的基于“目標體系、日清體系和激勵機制”的海爾oec管理模式等,都證實了這一點。近期學術界在總結上述企業管理實踐基礎上提出了“基于主動成本控制的erp管理模式”、“基于時間成本雙主線的erp管理模式”等,都是erp與中國國情結合的有意義的探索。 我國ERP軟件主要特點與問題 我國的ERP軟件產業雖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但興旺發展卻只是近兩年的事。在制造業信息化應用需求驅動下,經過近幾年的應用實踐和不斷改進,我國自主開發的ERP軟件產品在技術上有了長足進步。通過2002年科技部組織的國產化ERP軟件評測情況,可以看出: ?國產化ERP功能比較齊全,可滿足大部分企業管理的需要。通過科技部2002年國產化ERP軟件評測的12家公司ERP軟件產品均具備了ERP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產制造數據管理、生產計劃管理、車間生產任務管理、庫存管理、物資供應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人才資源管理、生產設備管理、質量管理、電子供應鏈管理、經營決策管理等。有的ERP軟件還增添了擴展功能。 ?由于大多數國產化ERP軟件產品是近幾年開發出來的,其開發工具比較先進、實用,與國外軟件差距不大。如上述參評的12家ERP軟件產品多使用了支持開放系統客戶/服務器結構的開發工具,并可以運行在多種系統平臺上;多數軟件提供與CAD、PDM系統和主要國產財務軟件的數據接口;部分軟件提供了在Web環境下的瀏覽器/服務器方式的查詢界面和多種數據分析功能。 ?多數國產ERP軟件產品都不同程度地考慮了國情化問題。有的ERP軟件商在實施、操作、培訓等方面工作做得很細,提高了ERP實施成功率。正是由于在適應國情上做了大量努力,近幾年國產ERP軟件實施成功率和銷售套數增長顯著。 但國產化ERP軟件產品在系統穩定性、軟件可維護性與擴展性、軟件模塊設計的精細性、ERP系統可配置性與軟件適應性等方面都與國外ERP軟件產品差距較大。另外,在軟件公司規模、軟件產品成熟度、配套的咨詢實施隊伍方面差距更大。 通過分析上述ERP軟件產品的優劣,我們可以探索一條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ERP發展途徑: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尋求發展。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