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時代:企業建虛擬智庫 助力知識管理 |
發布時間: 2012/8/6 16:19:42 |
在IT手段發達的今天來說,尤其是所謂的云計算的時代,企業CEO和CKO可以依據一些系統建立企業虛擬智庫,把企業想要管理的知識匯聚于一個平臺,從而達到分享、公告發布的目的。
記得高中時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知識是一把鋒利的劍,而能力卻是握住劍柄的手。”知識與能力,素來就不是一個層次意義上的較量。但是,沒有知識就無所謂運籌帷幄的能力(即智慧)。 因此,知識必須要轉化成智慧,才是知識修成正果的涅盤之道。而如何使知識進化為智慧,那就需要知識“流動”起來,不僅要在個體內部流動,還需要在個體之間進行知識流動,從而促成知識的轉化升級,畢竟昨日的你與今日的你知識儲備已然不同,而且不同個體的知識結構也不甚相同。 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知識,以“分享”的精神吸納知識,才能最終“改變”每個人每家企業的命運,智慧地引領未來。 用流體力學的思想詮釋知識管理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2008年新產生數字信息的比特數為3,892,179,868,480,350,000,000,用中文表示就是38垓9217京9868兆4803億5千萬,約等于39垓,也可計作38.9217986848035萬億億,約等于39萬億億。Twitter每日發送量達到2億,增長率200%,在2011年3月時Twitter稱其消息日發送量為1.4億,2009年1月發送量僅為200萬。Facebook相片上傳數量每個月超過60億張。同時,亞洲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分享,將導致更多的信息傳播。 如此多的信息,如果不產生聚合效應,并使聚合結果成型于智慧,勢必會形成一個浩大的信息垃圾場。“知識就是力量,我們要研究知識力學,即展開跨領域的知識思考,進而推動知識管理的發展。”臺灣知識管理專家陳永隆解釋說,“我是學工程力學的,因此在知識管理上,我建議以流體力學的觀點去看待知識在個人和企業中的管理和應用。” 譬如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對于海量的信息,我們不應是阻止新信息的增長,而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去管理,從而為企業產生看得見的價值。“知識管理不應是一個負擔,而是提升個人和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陳永隆說。 “事實上,真正開展起來知識管理的企業是不應該忙的,只是目前國內企業對知識管理的認識水平還不高,往往會認為企業開始知識管理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而且有些企業由于沒有制定好合理的導入手段和層次,沒有熬過過渡期就宣告失敗了。”他補充道,“但我們都懂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堅持過痛苦期,后來的路就平穩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