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被云計算鎖定? |
發布時間: 2012/8/2 9:49:48 |
潘應麟
紅帽大中華區總經理 許多企業用戶已經看到了將云計算融入其IT部門所帶來的明顯優勢:降低針對現有IT員工的IT管理需求;更快和更靈活地部署服務和應用;以及對計算能力采用誰用誰付費的模式,這些都有助于降低企業的資本支出(capex)和運營支出(opex)。 云計算可以在任意地點和任意時間運行各種應用。如果您采用的云方法不能提供計算、應用和編程模型方面的可移植性,那么云計算的優勢便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 IDC負責企業虛擬化軟件的研究經理Gary Chen指出:“通過我們的廣泛研究,我們發現,開放式的API和互用性對于云計算的潛在客戶至關重要。我們的研究表明,有80%的企業認為缺乏互用性標準是在采用云計算過程中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通過建立云基礎(Cloud Foundations),紅帽公司將逐步加快云互用性和可移植性的實現進度,防止客戶被單一廠商的專有云解決方案搞得進退兩難。” 這是因為,紅帽的云版本與其它IT廠商的方案都不相同。我們已經意識到,您的IT基礎設施必然會由多個不同硬件及軟件廠商的產品組合構成。因此,我們希望讓云的采用過程變成一種演進式的過程,充分利用現有的資產,而非強迫客戶采取革命性的大換血方式,避免讓客戶去購買單一廠商的產品棧,并且將自己禁錮在單一廠商的技術路線圖和商業慣例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云本身不具有革命性。 云計算在極端的時間里已經使企業和個人使用和操作計算資源方式實現了重大的進步。它使應用不再存在于具體的單個硬件中,而且與以往的規范相比,各項資源可以更靈活地自由部署,從而實現了運營模型的根本轉變。同時,開發和消費模型也發生了根本轉變,用戶可以替換軟件組件和這些組件的消費者之間的硬性專有連接方式,而代之以Web服務和基于Web的軟件訪問形式。 但是,包括許多書籍和雜志文章都普遍認為,許多廠商的云計算戰略要求客戶采取激進的全盤替換方式。而且要想全面實施云計算,就意味著要完全變革傳統的計算基礎設施,從而讓應用不再與具體的物理服務器保持緊密的關聯。 利用公共云可以對開發中的新應用進行試驗。同樣,我們也可以按照逐步遞增的方式來建設專有云;虛擬化可以為云計算提供跳板,而且是建立云計算過程中非常合乎邏輯的第一步。針對不同的企業、應用,甚至應用生命周期中的某個點(例如原型和生產型),我們可以將其放到專有云、公共云或兩者的組合中來運行。因此,客戶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確保其云技術供應商能夠提供不同類型云之間的可移植性。 紅帽可以通過開放源代碼、開放標準、廣泛社區和豐富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不同組合來提供可移植性。我們提供的云解決方案不會將您局限于單一廠商或單一種類的云。而且紅帽的云基礎第一版(Cloud Foundations Edition One)可以為您提供必要的工具,幫助您規劃、建設和管理目前的專有云。它是一種全面的云解決方案,能夠讓您享受到開源領導者為您提供的巨大靈活性。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