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天邊飄來“西方的云” |
發布時間: 2012/8/1 15:26:58 |
中國的“云彩”總是很漂亮,漂亮的外觀惹得人們忙于打聽資本市場上到底哪些屬于真正的云計算概念股。
過去半月,華東電腦、浪潮信息、華勝天成等十大云計算概念股股價隨之強勢上揚,不過這兩天,它們沒那么牛氣了。 與此不同的是,海外的IT巨頭們,卻在資本市場之外,快速進入云計算市場,它們在標準、基礎設施、行業應用上的布局,甚至比中國的概念股還要熱鬧,而且,有的已將觸角伸到中國市場。 巨頭們的最新動作,幾乎集中發生在一個星期以內。 讓我們先看一下巨頭IBM的動作。它是這個領域全球技術儲備最完善的公司之一。11月1日,IBM宣布,將大幅調整公司云計算戰略,希望這一業務能成為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主流。 其策略是,將通過IBM服務部門銷售“云計算”方案與服務。意思是說,不再鼓勵伙伴將所有數據提交給IBM處理、存儲,而通過數據中心銷售各種服務。 這一調整將把IBM與其他對手區別開來,不至于淪為廉價云計算商品的供應商。 獨立分析師Frank Gens表示,這是一項很難為外界覺察的變革。與IBM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戰略轉型吻合,當時它決定做服務。事實上,每當IBM遭遇危險時,它都能站在變革的前沿,拓展高價值的業務。這一變動背景是,IBM服務部門營收目前已占公司總營收的60%。 對手微軟正在追趕。年初它推出 Windows Azure,便是一種云計算操作系統。10月29日,也即IBM調整云計算戰略前兩天,它在美國總部召開“云戰略”大會,向外界正式公布了獨立的云計算開發工具。 事實上,5年前,也即2005年10月,微軟原CTO Ray Ozzie便強調,如果公司不轉型做網絡軟件與計算服務供應商,未來將會面臨巨大風險。 微軟CEO鮑爾默表示,到明年3月,微軟90%的工程師都會把注意力轉向云計算業務,并強調,未來10年,服務器與開發工具事業部來自云服務的營收將達到100億美元。 英特爾的架子似乎更大,它要做“云計算”領域的盟主。10月28日,它在美國拉了德國寶馬、英國殼牌等70家大企業,宣布成立一個“開放式數據聯盟中心”,為云計算相關軟硬件制定標準,并影響設備制造商的生產方式。這70家企業的CIO,每年掌握著500億美元的信息技術總開支。 同時,英特爾發布了“2015年云愿景”,除了制定標準外,它打算借助聯盟確保所有設備可以互操作。這一動作也可能是對IBM的沖擊,后者同樣準備組織聯盟制定行業標準。 大概不過癮,本月2日,英特爾全球高管又在中國重新公布這一戰略,并將阿里巴巴、百度、網易、中石油、盛大、騰訊、中國民航拉入聯盟。而華為、浪潮、聯想等行業巨頭也將成為其拉入實現“云愿景”計劃的伙伴。 至于EMC、谷歌、蘋果,它們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一種云計算服務。事實上,EMC早已借助其存儲力量滲透到上述各大巨頭的基礎設施背后。惠普、戴爾過去兩年,一直競相收購云計算服務公司,上周,戴爾再次宣布,將收購另一家云計算服務企業Boomi。它們已經與聯想們拉開了距離。 當然,中國公司也在做著自己的夢想。但是,截至目前,沒有一家企業真正公布了自己的云計算戰略。相對來說,聯想進展較快,上月,聯想集團副總裁童夫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聯想已經有了完整的云計算規劃,并一直在提供相關服務,奧運會、世博會中的許多方案,便是經過驗證的云計算應用。他說,聯想的策略是研發與整合并重,為客戶構建具有互聯網功能的端到端的應用方案,目前在綠色數據中心,高性能技術解決方案、虛擬化解決方案等方面,已經為國內眾多大型企業、科研機構提供服務。 但是,更多的企業還停留在粗放的系統集成商角色階段。上述提及的十大云計算概念股,一半以上屬于系統集成商。 “在云計算的舞臺上,Google、亞馬遜、IBM等西方IT巨頭長袖善舞,這都是西方的云,故鄉的云又在哪里呢?”著名IT業觀察人士劉興亮說。 這是事實。截至目前,IBM已借助智慧地球搶去大批巨頭企業的訂單,并成為中國城市信息化推廣最快的企業,而其中大部分應用,都是云計算;而微軟,兩個月來,在中國已經連續布下兩枚“云計算”棋子,一是微軟云計算創新中心,二是前天剛剛落地上海市北高新技術區云計算產業基地的“應用孵化中心”,這也是它在全球成立的第一個云計算應用孵化基地。 中國早已意識到云計算的價值。幾天前,工信部、發改委公布了五大試點城市,試圖借助它們快速推進產業進展。但是,截至目前,許多本土企業仍在大炒概念,更多的視線則集中在資本市場。 劉興亮認為,中國云計算雖初現端倪,但“密布天邊的都是西方的云”。在云計算基礎架構領域,未來多年,中國市場或將被國外企業壟斷。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