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解析:網絡數據庫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
發布時間: 2012/7/30 17:01:11 |
1. 網絡數據庫的特點 網絡數據庫是重要的電子資源,與印刷型文獻及光盤、磁盤等電子出版物相比,網絡版數據庫有著獨特的優勢,正日益受到圖書館及其用戶的青睞。 1.1 數據量大、增長迅速、更新速度快 在國外,數據庫生產已形成規模,走向產業化和商業化,這就使得網絡數據庫的整體發展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數據庫規模大、數據量多,增長迅速。如號稱世界上最大學術電子出版物供應商的Elsevier Science,通過ScienceDirtect可在線提供多個數據庫產品服務,包括一個綜合性的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多個專題數據庫、12種參考工具書及15個書目數據庫,可檢索、瀏覽的信息資源包括1500多種全文學術期刊、 5900萬條文摘記錄、2百萬篇學術期刊論文。ISI的Web of Knowledge 信息平臺上目前可提供服務的數據庫有:ISI三大引文索引數據庫、期刊目次庫、多個專業文獻信息及事實數據庫、會議錄及專利信息數據庫;現有數據容量為:核心期刊8600多種、學術會議錄論文記錄2百多萬條,專利信息2千多萬條、化學反應60多萬個、化合物1百多萬個;其數據的年增長量為:12000多個學術會議的22萬多條會議錄論文記錄,收入的期刊數量則以2.3%的速度遞增。 二是數據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如SCI、ISTP、BA、EI等著名文摘索引的印刷版、光盤版一般為每季度或每月更新,而相應的網絡版數據庫通常是每周更新;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更新通常早于其相應的印刷版,為每周或每日更新;而電子報紙的更新速度則可以以小時、分秒計算。 1.2 品種齊全,內容豐富 網絡數據庫品種繁多,內容豐富。從文獻的加工程度看,既有目錄、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獻數據庫,如ISI的三大引文索引、Biosis Preview、EI Village等,又有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等一次文獻數據庫,如 Elsevier Science的全文期刊數據庫、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等。從文獻類型看,既有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圖書, 如Science、Nature Publishing Group、Springer-Link、netLibrary等,又有學位論文、會議錄、專利、標準等數據庫,如ProQuest的 Digital Dissertations、ISI Proceedings、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等。從學科范圍看,既有單學科的,又有多學科綜合性的,如RSC(化學)、IOPP(物理學)、Lexis.com (法律、法學)、ABI、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業與經濟管理)、Elsevier Science 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綜合性)、Springer-Link(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醫學)。從數據庫的開發與供應看,既有書刊代理商,如,EBSCO、 Blackwell,又有出版商,如Elsevier Science、Springer、John Wiley 、World Scientific等著名出版商,還有研究所、學協會等,如ISI、Royas Society of Chemistry 及Institue of Physics等。 1.3 使用便捷、無時空限制 網絡數據庫借助于互聯網出版發行,除極少數外,絕大多數是連續作業,24小時不停機,通過互聯網為世界各地授權終端用戶提供服務,且同一數據庫可同時為多人取用。這就為人們檢索、利用數據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只要網路暢通,用戶足不出戶,即可查找、獲取、利用所需信息資源,無須受信息資源儲存的地理位置及圖書館開放時間的影響與限制,可克服圖書館傳統服務受時空限制的缺陷。 網絡數據庫的用戶界面友好,易于理解、便于使用。首先,網絡數據庫的用戶界面設計通常直觀清晰、圖文并茂,如不同的文獻類型用不同的圖形符號標示,生動直觀;其次數據庫往往設有專門的功能幫助鍵,且幫助信息詳略適當、清晰、便于查閱;第三,對信息資源的查找利用具有選擇與限定的自由,如,可在不同的數據庫或文檔、不同檢索方式之間自由切換與選擇,可對文獻類型、出版時間、出版形式、可檢字段等進行限定與選擇,用戶只需點擊鼠標,即可完成選擇與鏈接操作。這是其他形式的出版物所無法比擬的。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