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谷歌的失敗營銷 |
發布時間: 2012/7/30 14:55:00 |
自從谷歌退出門爆發以來,很多人在談及谷歌的時候都會冠以失敗營銷的帽子,然而時至今日看看周圍我們是不是可以再次審視一下谷歌在此次事件中的網絡營銷成敗呢?
暫且不論谷歌在此次退出門事件中,是否處于有意要挾的談判手段。從央視多次曝光、國內媒體頻頻出擊,眾多中小企業、代理渠道、中小站長惶惶不可終日的高曝光度來看,谷歌此次無疑是賺足了眼球。誠然,谷歌在此次事件中最大的失敗恐怕是對于其原有銷售渠道代理模式的沖擊,谷歌退出門懸而未決之際,各地代理渠道左右為難的痛苦抉擇恐怕也將成為其思考脫離谷歌控制策略的源頭。那么我們是否考慮過谷歌在國內發展直銷渠道的可能呢?百度已然在直銷渠道管理和代理渠道的收編道路上,走的酣暢淋漓,那么谷歌又有何不可能? 小左更愿意將此次谷歌的事件影響力,看作是谷歌在國內網絡營銷口碑傳播中的一次有利宣傳事件。 新聞鏈接:谷歌的失敗營銷 年伊始,互聯網搜索在中國成為了熱點中的熱點。百度“被黑門”與IT名人李一男的離職給百度帶來了多種猜想和假設,而谷歌的“退出門”則引起了廣泛爭論。 1月13日,就在市場熱議前一天百度被黑,猜疑谷歌會采用何種營銷策略來說明其技術穩定性并從百度手中爭搶客戶的時候,傳出了谷歌要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關閉google.cn和中國辦公室。最離譜的是在聲明中,谷歌指出由于其Gmail郵箱遭到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和監視,google.cn的搜索結果也一直需要監控,在重新評估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后,谷歌決定“不愿意繼續審查google.cn搜索到的結果”。 這樣的宣稱讓人無法理解,如同餐廳老板說因為有人想在飯里摻沙子,而衛生部門又要求餐廳對食品衛生負責,所以即使餐廳顧客盈門,但是餐廳還是要關門,除非衛生部門看在顧客眾多的情況下不再監管餐廳的食品安全。 一些評論家把百度被黑事件和谷歌宣布從中國市場撤出聯系起來,認為東西方互聯網搜索可能因此會形成“冷戰”局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如果真的決定撤出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那么對谷歌自身與中國網民都是損失,可以說是一種雙輸的博弈結果。 谷歌是否退出中國市場短期內不太可能。隨著中國這政府近兩年對互聯網涉黃、政治性內容監管趨向嚴厲,谷歌在中國本土市場開展業務就需要適應中國當地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和文化環境。任何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都必須以能夠適應中國的市場環境為前提,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探討商業利益的問題。 無論在哪里發展,谷歌應該受到來自政策監管和商業競爭兩方面的壓力和動力,關鍵是它是否能夠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搜索業務對于谷歌在美國的經營來說一直是高成長性、高市場份額的“明星業務”,而在中國卻成為谷歌高成長性、低市場份額的“問號業務”。這種“問號業務”具有高成長性、高波動、高耗現金流的特點使其成為了谷歌的雞肋。雖然在中國搜索特別是移動搜索及移動閱讀等是誘人的新興產業,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及不同監管方式,也使這些產業對于谷歌來說成為易受外部沖擊而業績高度不可預測的產業。 谷歌這次“退出門”從市場營銷上來說是非常失敗的。谷歌近年在中國發展了不少商業用戶,例如谷歌一直非常感興趣并大力發展的移動通信領域和數字圖書出版市場。移動搜索業務領域以及開發的開放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都是其巨大的戰略目標,這兩項業務谷歌都正在和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合作。很難理解谷歌的宣言會對其與中國移動的合作產生哪些負面影響,但是谷歌的競爭對手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成為中國移動在相關領域備用的合作伙伴,特別是一些處于第二陣營的搜索引擎。 從投資角度可以看到,谷歌警告要退出說明了其在美國的成功商業模式在中國遭到了巨大挑戰。谷歌希望免費提供給用戶開放的信息資源來發展用戶群資源,并據此向下游廣告商收取費用。而在中國,由于政府對信息的管控力度對谷歌來說增加了其獲取信息資源的成本。谷歌應該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而不是簡單以放棄作為談判和要挾的砝碼。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