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虛擬存儲 |
發(fā)布時間: 2012/7/10 14:15:41 |
用戶對存儲的需求不光是在容量上,還包括數據傳輸性能、數據管理能力、存儲擴展能力、異構產品整合能力等多個方面。為滿足這些要求,存儲虛擬主機化逐漸走向了成熟,并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對于許多企業(yè)來說,存儲系統(tǒng)已經是IT系統(tǒng)中一個完全獨立的層次,就像網絡、應用和服務器一樣,并且存儲系統(tǒng)在IT系統(tǒng)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存儲系統(tǒng)地位的提升,直接刺激了其市場的增長。據相關機構預測,2004~2009年,中國外置磁盤存儲系統(tǒng)的增長速度將為13.1%,整體存儲硬件市場的增長率則為10.2%。 為了搶奪存儲這一巨大的市場,有些企業(yè)發(fā)出了“把存儲產品當作大白菜來賣”的論調,而為了在競爭中占有主導地位,各廠商也在大力推動存儲技術的發(fā)展。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虛擬主機存儲技術逐漸成熟,并由不顯眼的角落走到了臺前。 虛擬主機存儲是什么 虛擬主機存儲就是將存儲系統(tǒng)進行虛擬主機化。通常情況下,虛擬主機化是通過虛擬主機抽象層來實現的。它將存儲系統(tǒng)的物理存儲體邏輯上組織起來構成一個邏輯存儲體(又稱為存儲池),然后將存儲池根據不同的需求劃分成虛擬主機磁盤或虛擬主機卷。采用虛擬主機卷,使得呈現給應用程序和用戶的是一種物理磁盤的抽象。這樣每個服務器系統(tǒng)或工作站在本地所看到的邏輯存儲單元和本地的硬盤沒有什么差別。 在虛擬主機存儲環(huán)境下,單個存儲設備的容量、速度等物理特性都被屏蔽掉了,無論后臺的物理存儲是什么設備,服務器及其應用系統(tǒng)看到的都是客戶非常熟悉的存儲設備的邏輯映像,因此,系統(tǒng)管理員不必關心自己的后臺存儲,只須專注管理存儲空間本身。所有的存儲管理操作,如系統(tǒng)升級、改變RAID級別、初始化邏輯卷、建立和分配虛擬主機磁盤、存儲空間擴容等比以前的任何存儲技術都更容易實現。 虛擬主機存儲是如何產生的 可以說,虛擬主機存儲這一技術并不新。虛擬主機存儲是隨著計算機技術一起發(fā)展起來的,最早是始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當時的存儲容量,特別是內存容量小、成本非常高,大型應用程序或多程序應用受到了限制。為了克服限制,虛擬主機存儲的技術就產生了,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虛擬主機內存技術。 早期的VMS采用分時系統(tǒng),也采用了虛擬主機技術將一個大型機虛擬主機成多個計算機,將兩臺或多臺計算機系統(tǒng)虛擬主機成一個計算處理實體。 廣泛使用的RAID技術實際上也是將多個物理存儲介質(磁盤、磁帶)虛擬主機成一個大的邏輯存儲介質。 因此存儲虛擬主機化的理念實際上已經在計算機領域中被廣泛采用。 數據爆炸性的增長、存儲設備的網絡化和多樣化,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人們對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刺激了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比如磁盤性能越來越好、容量越來越大。但是在大量的大中型信息處理系統(tǒng)中,單個磁盤是不能滿足需要,這樣的情況下存儲虛擬主機化技術就發(fā)展起來了。 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幾個階段和幾種應用。首先是磁盤條帶集(RAID,可帶容錯)技術,將多個物理磁盤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集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容量的虛擬主機磁盤。 而數據量不斷增加和對數據可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又一種新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那就是存儲區(qū)域網絡(SAN)技術。 SAN的廣域化則旨在將存儲設備實現成為一種公用設施,任何人員、任何服務器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自想要的數據。 目前討論比較多的包括iSCSI、FC Over IP 等技術,雖然一些相關的虛擬主機存儲標準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存儲網絡廣域化、存儲設備虛擬主機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