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絡安全中的社會工程學 |
發布時間: 2012/6/28 18:30:21 |
什么是社會工程學? 總體上來說,社會工程學就是使人們順從你的意愿、滿足你的欲望的一門藝術與學問。它并不單純是一種控制意志的途徑,但它不能幫助你掌握人們在非正常意識以外的行為,且學習與運用這門學問一點也不容易。 它同樣也蘊涵了各式各樣的靈活的構思與變化著的因素。無論任何時候,在需要套取到所需要的信息之前,社會工程學的實施者都必須:掌握大量的相關知識基礎、花時間去從事資料的收集與進行必要的如交談性質的溝通行為。與以往的的入侵行為相類似,社會工程學在實施以前都是要完成很多相關的準備工作的,這些工作甚至要比其本身還要更為繁重。 你也許會認為我們現在的論點只是集中在證明“怎樣利用這種技術也能進行入侵行為”的一個突破口上。好了,其實這樣夠公平的了。無論怎么說,“知道這些方法是如何運用的”也是唯一能防范和抵御這類型的入侵攻擊的手段了。從這些技術中提取而得出的知識可以幫助你或者你的機構預防這類型的攻擊。在出現社會工程學攻擊這類型攻擊的情況下,像CERT發放的、略帶少量相關信息的警告是毫無意義的。它們通常都將簡單地歸結于:“有的人通過‘假裝某些東西是真的’的方式去嘗試訪問你的系統。不要讓他們得逞。”然而,這樣的現象卻常有發生。 那又如何呢? 社會工程學定位在計算機信息安全工作鏈路的一個最脆弱的環節上。我們經常講:最安全的計算機就是已經拔去了插頭(注釋:網絡接口)的那一臺(注釋:“物理隔離”)。真實上,你可以去說服某人(注釋:使用者)把這臺非正常工作狀態下的、容易受到攻擊的(注釋:有漏洞的)機器接上插頭(注釋:連上網絡)并啟動(注釋:提供日常的服務)。 也可以看出,“人”這個環節在整個安全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像地球上的計算機系統,不依賴他人手動干預(注釋:人有自己的主觀思維)。由此意味著這一點信息安全的脆弱性是普遍存在的,它不會因為系統平臺、軟件、網絡又或者是設備的年齡等因素不相同而有所差異。 無論是在物理上還是在虛擬的電子信息上,任何一個可以訪問系統某個部分(注釋:某種服務)的人都有可能構成潛在的安全風險與威脅。任何細微的信息都可能會被社會工程學使用者用著“補給資料”來運用,使其得到其它的信息。這意味著沒有把“人”(注釋:這里指的是使用者/管理人員等的參與者)這個因素放進企業安全管理策略中去的話將會構成一個很大的安全“裂縫”。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